兰州空战大事记(一)
|
||||||
| ||||||
1935年 是年 日本特务机关在阿拉善旗府所在地定远营正式设立机构(驻祥太隆商号),在阿旗公开大肆进行特务活动。次年江崎寿夫、大西俊仁、松本平八郎等50多人侵入额济纳旗,在东庙设特务机关部,江崎寿夫(少将)任机关长。他们武装占据了赛日川吉庙,喇嘛和蒙族医生被日本特务武力驱逐,并征用青年喇嘛为他们当差,强迫征用牧民给他们干活,强占牧民60多峰骆驼给他们驮运侵华物资和弹药。他们除了在该地测量道路,设置无线电台,汽车、骆驼经常由绥远白灵庙延绥新公路运送军用物资和生活用品外,还在东庙空旷的佛教广场修建简易飞机场,将东庙的医学部建成了大型的飞机加油站。日军飞机从飞抵额济纳旗始,在不到两年的时问里,飞行1万多架次。日军以额济纳旗为基地,建成了战略“桥头堡”,去袭击和轰炸兰州、延安、榆林、哈密等地。(马啸:《大漠边缘的较量——68年前日本特务额济纳旗、酒泉被擒记》,原载《甘肃日报》2005年8月18日第7版。) 1936年 2月29日 上午11时,日本飞机127号1架,未经同意降落兰州东郊机场(也叫拱星墩机场)。有陆军武官羽田嘉郎、田野初、太理正义、小尾哲三、参谋堂协克雄、阿部正直等6人“来兰游历”,并要求拜见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晤谈20分钟后,晚宿大通旅社,次日离兰。(兰州市地方编纂委员会、兰州市人民防空志编纂委员会编:《兰州市志·人民防空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9页。) 这次实际上是日本飞机轰炸兰州前夕的“火力侦察”,以窥探兰州的航空设施、防务情况,试探甘肃军政大员对日本的政治态度。(甘肃省档案馆编:《档案》(期刊),2005年第2期,第40页。) 同年冬 南京国民政府来电责成宁夏省民政厅厅长李翰园和中央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杜聿明两人带队前往额济纳旗取缔日本特务机关。(马啸:《大漠边缘的较量——68年前日本特务额济纳旗、酒泉被擒记》,原载《甘肃日报》2005年8月18日第7版。) 1937年 7月7日 宁夏省民政厅厅长李翰园率部日夜兼程抵达额济纳旗首府东庙。当晚12时,包括机关长江崎寿夫在内的日本特务便被解除了武器,羁押在一个帐篷内。这一天也正是“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当天。次日,李翰园押着江崎寿夫等人,搜查东庙日本特务机关部及红柳窝仓库,并逮捕了5名汉奸。被抓的日本特务内有飞行场场长、无线电台台长、报务员、测量人员、地质调查人员、医生等,他们都有军籍,并都着陆军制服。从这批特务中,先后缴获了手枪、子弹、战刀、无线电台、卡车、军车、骆驼、军用地图和一些文件,这些文件清楚地表明了日本特务盘踞在额济纳旗等我国西北地区的险恶用心。(马啸:《大漠边缘的较量——68年前日本特务额济纳旗、酒泉被擒记》,原载《甘肃日报》2005年8月18日第7版。) 7月12日 兰州市各族各界通电慰劳卢沟桥前方29军抗日将士,对忠勇抗战全体官兵,表示敬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46页。) 7月23日 甘肃省政府设立兰州警备司令部,由新一军军长邓宝珊兼任司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46页。) 7月 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的贺耀组召集有关单位开会,讨论甘肃省会兰州的防空办法及设施,会后成立了“甘肃省会(兰州)防空协会”。这是甘肃省在抗战期间成立的第一个防空机构,贺耀组兼任会长。(甘肃省档案馆编:《档案》(期刊),2005年第2期,第48—49页。) 8月13日 甘肃省政府代理主席贺耀组、新编第一军军长兼兰州警备司令邓宝珊、省府民政厅长施奎龄、教育厅长田炯锦、省党部特派员马愚忱、田昆山、戴愧生及公安局长吴堃等,以国民党省党部名义,在兰州“励志社”(今市委驻地),公开宴请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和彭加伦等人,商讨民主建国、民众运动、民族团结和合作抗日等问题。这次会谈,标志着国共二次合作团结抗日在甘肃的初步形成和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重要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47--248页。) 8月23日 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甘肃分会在兰州成立,贺耀组夫人倪斐君任会长,刑华、王定国、原煊、王九菊等参加筹备并负责开展慰劳抗日将士工作。该会自1937年至1938年5月期间,募集了大批的抗战物资运往前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48—249页。) 8月25日 国民军第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在兰州正式成立,第一任办事处处长为彭加伦,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成立促成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局面在甘肃的形成。(甘肃省档案馆编:《档案》(期刊),2005年第2期,第5页。)其任务是围绕抗战进行工作,主要包括: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同苏联外交和军事代表处的联系、接待中国共产党往返苏联人员、转运抗战物资等。(于文杰:《兰州“八办”激发民众抗战凝聚力》,原载《兰州晚报》2005年5月9日特4版。) 9月2日 李翰园押解日本特务及汉奸回到兰州,行至学院街(今武都路)时被群众发现,愤怒的人群越聚越多,并高呼口号,用石块投掷日特,围困达三四个小时,方押入监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49页。) 9月14日 国民党当局将逮捕的日本特务机关长江崎寿夫(少将)、横田(少将)、大西俊仁、松本平八郎等13名日本航空站特务和5名汉奸押赴兰州安定门外处以死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50页。) 10月25日 第一批苏联轻型轰炸机9架抵兰,至1938年11月7日,到兰飞机已有50架,志愿人员150人。常驻兰州一个队,飞机10余架,直至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陆续回国。(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兰州市人民防空志编纂委员会编:《兰州市志·人民防空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10页。) 11月5日 日本飞机首次对甘肃境内轰炸。下午3时左右,7架日军飞机窜入兰州市区,在东郊机场(今拱星墩)和靖远东湾等处投下数枚炸弹,当时甘肃防空设施尚未建立,未发警报。(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甘肃省志·军事志·人民防空》,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204页。)造成2人死亡,数人受伤,机场设施遭到严重损坏,当时所有的人都毫无防备,在日机进入兰州市区时,纷纷跑出来抬头仰望。(陈菊、王莉:((难以忘却的记忆》,原载《甘肃日报》2005年8月11日第7版。) 11月 甘肃省会防空司令部在兰州成立,贺耀组兼任司令,下设3个科、3个室,办理防空、疏散、消防等事宜,并设立防护团,在兰州内外城增辟城门八处,在郊区修筑防空壕数百处。(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兰州市人民防空志编纂委员会编:《兰州市志·人民防空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l版,第10页。) 同年12月 贺耀组调离兰州,由新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兼任司令,将兼职工作人员一律改为专职,完善了兰州乃至全省的防空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52页。) 12月1日 甘肃省战时经济管理委员会在兰州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52页。) 12月4日 10点50分至12点之间,兰州拱星墩飞机场及其附近地区遭受11架日机的空袭,共投弹12枚,炸死男3人,炸伤男2人,炸毁房屋3间。(《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此时,甘肃省防空司令部的防空哨已设置就绪,当日机飞过六盘山时,防空司令部即接到情报,立即发出空袭警报,驻兰空军战斗机队起飞迎战,揭开了兰州上空保卫战的第一页。(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甘肃省志.军事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669页。) 12月6日 日机7架分两批企图空袭兰州,但是由于驻兰空军驱逐机二十五中队9架飞机迎战,在甘草店附近(今榆中县境内)上空进行空战,对准备袭兰的日机拦截逐回,使日机轰炸兰州的企图没能得逞。(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甘肃省志·军事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l版,第669页。) 12月21日 11点至12点45分之间,兰州拱星墩飞机场及其附近地区遭受9架日机的空袭,共投弹14枚,炸死男3人,炸伤男4人,震倒房屋30间。(《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 1938年 1月17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各战区,将甘、宁、青三省划为第八战区,驻兰州,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朱绍良任副长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55页。) 1月21日 日机5架经平凉、静宁图袭兰州,经兰州空军迎击,仓皇逃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56页。) 1月 苏联赠送给中国的第一批汽车——500辆吉斯五型六轮三吨半卡车,载着汽油从新疆古驿道进入甘肃,车队经安西、玉门、嘉峪关、酒泉、武威、河口,最后到达兰州。(余贤杰、梁发芾:《战时甘肃:苏联援华大通道》,原载《甘肃日报》2005年8月18日第7版) 2月20日 日机18架空袭兰州,在东郊飞机场及市区投弹,与兰州空军第17队发生激烈空战,兰州空军击落日机9架。(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兰州市人民防空志编纂委员会编:《兰州市志·人民防空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10页。) 2月23日 日机36架空袭兰州,投弹数枚,被兰州空军击落日机9架。(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兰州市人民防空志编纂委员会编:《兰州市志·人民防空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10页。) 2月 第八战区政治部、甘肃省政府、国民党甘肃省党部联合在兰州成立“甘肃民众抗敌后援会”,开展宣传、募捐、民众防空等抗日救亡活动,并宣布各抗战群众团体归其管理,办理登记审查手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57页。) 5月 甘新公路动工,经费由八战区长官部转发。该条公路的建设是为了适应从苏联源源而来的军事物资运输的要求。(余贤杰、梁发芾:《战时甘肃:苏联援华大通道》,原载《甘肃日报》2005年8月18日第7版) 是月 为了进一步完善兰州乃至全省的防空网,根据航空委员会的指示,朱绍良下令在原甘肃省会防空司令部的基础上成立“甘肃全省防空司令部”,朱绍良兼任司令,杨德亮任副司令,司令部驻兰州。在武威、酒泉、天水、平凉建立防空指挥部及防空情报分所,建立防护及防空监视队哨,并令在临洮北乡叶家坪修筑大型军用飞机场,在兰州配备高射炮部队、照明部队、防空情报网等机构,制订交通、居民疏散等办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61页。) 9月15日 日机23架,轰炸银川以后图袭兰州,被兰州空军击逃。(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兰州市人民防空志编纂委员会编:《兰州市志·人民防空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10页。) 同年兰州地区在各界募得白洋10万余元,还募得大量衣物和其它物资,支援前线抗战。(甘肃省档案馆编:《档案》(期刊),2005年第2期,第6页。) 1939年 1月21日 日机5架欲轰炸兰州,因驻兰空军的迎头痛击,慌忙逃跑,故当日未对兰州进行轰炸。(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甘肃省志.军事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674页。) 2月5 日 驻兰空军1队,尾随日机至山西运城机场上空,乘敌机在运城机场降落之时,中国空军突然从天而降,轰炸机场,投弹60余枚,炸毁敌机40多架,使日机不敢再在运城机场停留大批飞机,大大削弱了日军轰炸兰州的空中力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68页。) 2月12日 11点55分至14点40分之间,兰州拱星墩飞机场附近一带2次遭受日机共21架的空袭,投弹l00枚,炸死4人(男3人,女1人),炸伤3人(男2人,女1人),震倒房屋11间。(《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 2月20日 13点20分至16点04分之间,兰州拱星墩及西古城飞机场、城内市区3次遭受日机共30架的空袭,投弹100枚,炸死28人(男25人,女3人),炸伤17人(男15人,女2人)。(《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炸毁房屋100间,震倒房屋57间,并炸毁机场待修理的飞机3架。此次,驻兰苏联援华空军与中国空军共同对敌作战,共击落日机9架,其中2架飞机残骸当时就在榆中、皋兰县境内寻获。(甘肃省档案馆编:《档案》(期刊),2005年第2期,第9页。) 2月23日 11点04分至14点49分之间,20余架敌机从东北方侵入兰州市区,在中山市场(今兰园)、东大街(今张掖路至箭道巷段)、黄家园、学院街(今武都路东段)、贡元巷、南关(今中山路)、东城壕一带投下炸弹58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69页。)炸死6人(男5人,女1人),炸伤24人(男22人,女2人),炸毁房屋780问。(《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兰园普照寺(始建于唐代的著名佛教圣地)化为灰烬,烧毁藏经6358卷(唐藏5048卷,明藏1310卷),兰州名僧悟明方丈(俗呼蓝大师)为守护普照寺藏经楼而殉难。木塔巷内嘉福寺(唐贞观九年修建)、东华观(宋代建筑)及柏道路、道升巷古建筑均夷为平地。(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甘肃省志·军事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670—67l页。)甘肃省佛教会为此通电全国及驻华各使馆转各国佛教会称:“日军蔑德毁佛”,“不惟世所谴责,抑亦天人所共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69页。)另外,兰州空军与日机激战,击落日重型轰炸机6架,其余敌机全部击伤,最多的一架被击中153发子弹。其中2架飞机残骸当时就在洮沙县境内寻获,1架在皋兰县境内寻获。(甘肃省档案馆编:《档案》(期刊),2005年第2期,第9页。) 同日 平凉县城内及东关2次遭受日机共10架的空袭,投弹33枚,炸死8人(男6人,女2人),炸伤男5人,炸毁房屋64间。(《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 2月24日 兰州市举行各界慰劳空军将士大会,并向空军将士及兰州防护团员赠送锦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69页。) 2月27日至3月2日 在兰州市中山林和民众教育馆两处举办击落敌机残骸展览会,展览会上陈列着敌机机身、飞机零件、机枪、佩刀、文件、日记等,观看者数万人次。(甘肃省档案馆编:《档案》(期刊),2005年第2期,第12页。) 3月1日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在兰州举行慰劳空军大会,祝贺兰州两次空战获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69页。) 6月18日 日机47架,飞越兰州上空扰袭西宁,未投弹。(兰州市地方编纂委员会、兰州市人民防空志编纂委员会编:《兰州市志·人民防空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12页。) 6月 甘肃省政府以日机不断轰炸兰州,决定将在兰机关、工厂、商店、学校及社教团体临时迁往临洮、榆中等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70页。) 7月7日 抗战两周年纪念日。为悼念抗日阵亡将士,兰州市降半旗致哀,停止娱乐活动;回族举行祈祷,并素食一日,节约之款慰劳前方抗日将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400·八辑),第271页。) 9月15日 日机28架,侵袭宁夏,投弹后欲南下空袭兰州,因兰州空军戒备森严而中途折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72页。) 11月16日至17日 日机多次轰炸兰州市区及郊外,省文庙(今兰州二中)东庑、皋兰县文庙(今延寿巷)大成殿等全部被炸毁,市区多处被炸成一片瓦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73页。) 11月27日 夜9时,日机77架分6批彻夜轰炸兰州,除第一批半路返回外,第二批12架,第三批9架,第四、五、六批各12架,先后在黄河铁桥(今中山铁桥)附近、东大街(今张掖路东段)、东关(今庆阳路南关什字至东口)、山字石、皖江会馆、河北医院等处投弹,直至凌晨5时警报解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73页。) 11月27日 夜的轰炸共炸死15人(男14人,女1人),炸伤11人(男10人,女1人),炸毁房屋184间。(《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日机因慑于兰州空军威力,从此以后,多改为夜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73页。) 11月29日 日机57架分三批空袭兰州城内外及拱星墩飞机场,共投弹122枚,炸死69人(男51人女18人),炸伤40人(男24人,女16人),炸毁房屋1341间。(《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 12月1日 12时许,敌机48架袭兰。炸伤男1人,炸毁房屋6问。(《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此次中国空军迎战,击落敌机1架,击伤多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74页。) 12月15日 兰州市各界人士在中山林举行大会,慰劳空战将士及防护人员。(兰州市地方编纂委员会、兰州市人民防空志编纂委员会编:《兰州市志·人民防空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12—13页。) 12月26日 6时许,日机99架分三批侵入,第一批27架,第二批36架,第三批36架,均投掷燃烧弹,兰州师范(今兰州一中)校舍,包括校长室、教务处、中山堂都化为灰烬。绸铺街(今酒泉路中央广场至南关什字段),县门街等沿街商店均被烧毁。(甘肃省档案馆编:《档案》(期刊),2005年第2期,第39页。)炸死男23人,炸伤男16人,炸毁房屋7130间。(《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 同日 上午11时许,一群日军飞机轰炸过兰州以后往东飞,在榆中县和平乡吊岭山村上空与中国空军发生激战,激战过程中发射的枪弹造成村民徐秀俊家1人死亡,1人受伤。(金吉泰:《榆中老人追忆空战》,原载《兰州晚报》2005年8月14日特5版。) 12月27日 9时至12时许,99架敌机分三批袭兰,第一批36架,第二批27架,第三批36架。炸死男21人,炸伤男10人,炸毁房屋4070间。(《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此次击落敌机4架,均坠于皋兰县境东古城(今属榆中县)以东地区。(甘肃省档案馆编:《档案》(期刊),2005年第2期,第39页。) 12月28日 11时许,日机97架分两批袭兰,第一批6l架,第二批36架,自西向东,沿黄河南岸投掷燃烧弹,西关什字及西关(今临夏路)东大街、新关(今秦安路)一带商店、民居、学校大都被毁。(甘肃省档案馆编:《档案》(期刊),2005年第2期,第39页。)炸死男31人,炸伤19人(男18人,女1人),炸毁房屋6800间。(《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 12月26、27、28日 日军对兰州实施3天不间断轰炸,这是抗战期间,日空军对兰州出动飞机最多、最疯狂的大轰炸,共投弹1660余枚,炸死75人,炸伤45人。(《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14—2—566,第96页。)据当时警察总局呈报甘肃省政府的文件中统计表明:日军出动了300余架次飞机对兰州市区进行连续性轰炸,“死伤市民达二百五六十人。另外据民间估计,因空袭致使冻饿及染病而死者也不下三四百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五辑),第5页。) 1940年 1月6日 兰州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正式成立。其职能是救济难民、医治伤员、掩埋死者。由朱绍良任主任委员。(甘肃省档案馆编:《档案》(期刊),2005年第2期,第39页。) 1月15日至20日 在兰州新舞台,为救济兰州被日机轰炸被难同胞举行募捐义演,募捐款达万余元法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76页。) 7月7日 兰州各界举行抗战建国三周年纪念大会,为抗战阵亡将士树立纪念碑,并举行“七七”献金运动,献金总额为16万余元法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279页。)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