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的历史必然性
|
||||||
| ||||||
内容摘要:“在近代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为什么会做此三个选择--‘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方面阐述,为我们“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坚定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一点借鉴,并对有关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主观方面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任何一个政党想要在历史的舞台上站稳,关键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近代以来,中国无数的阶层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是均以失败告终。1921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的革命道路焕然一新了。中共的成立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人类社会是按照历史的规律前进的。人民之所以信任和拥护我们党,历史之所以选择我们党,最根本的就在于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坚持不断地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做到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在于我们党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重大关头,始终能够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依靠并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中共之所以能在81年中始终永葆活力,就在于其能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奋斗策略与目标,以服从广大人民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出就为自己立下了“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的奋斗目标,建党80年来,此目标不断的得到强化和完善。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又决定,加强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①在党的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定,也为广大人民所拥护。 在近代挽救民族危亡的奋斗过程中,除了共产党以外,旧中国的一切政治力量,要么是压迫工农群众,要么是害怕工农力量的充分发动,或者是没有能力发动工农力量;因此,这些政治力量或者只能依附于帝国主义,或者畏惧帝国主义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国内反动势力,不发动广大工农群众和小资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并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能够这样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在全国人口中占最大多数,是迫切地要求革命的最大力量,但又由于他们的经济和文化条件而带有某些落后性。如何发动这个力量,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是中国民主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只有共产党能够解决。并且,中共解决的很好。因此,中共领导人民取得了救亡图存的胜利。② 1840年,西方殖民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救亡图存的奋斗道路。从1841年5月的广州三元里人民群众的抗英斗争开始,台湾人民,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爱国官兵纷纷一涌而起,争取民族独立。到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资产阶级涌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潮;历经了统治阶级的洋务运动,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危难的中华民族在侵略中饱经沧桑,满目疮痍。历史需要一个阶级联合的领导。一场革命即将爆发。 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它给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线希望。但是“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却又迎来了更多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完成”③的辛亥革命,最终却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了失败。 1915年 ,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它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不可否认,它有伟大的功劳;但是,它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具有片面性。但它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1919年,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总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新文化运动后期,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渐渐深入人心。工人阶级成长壮大,为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组织、思想、政治准备之后,1921年,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一个汇聚了中国大部分进步势力、民主革命力量的政党,它的成立,必将为中国革命提供新的奋斗道路和方向。 在历经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不断得到了发展壮大,她建立的政权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1949年,毛泽东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道路这一特殊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它在阶级结构上实行两个联盟,即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工人阶级还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建立联盟,组成四个阶级联合的政权。”④这在无产阶级专政史上是个创举。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新的征程。 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一)主观方面 1、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不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首先,社会主义经济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次,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代表了劳动者的根本利益:第三,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实践上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并不等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就完全搞清楚了。也不等于社会主义优越性就能自然而然地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是论证出来的,不是自我标榜出来的,也不是对资本主义或其他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进行批驳、谩骂中体现出来的,而是要在实践中实干出来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还表现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我完善、发展和创新的能力。⑤ 2、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 邓小平同志在论述这一问题时曾指出,“少数知识分子煽动学生闹事,他们的主张实际上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会容忍有的人反对社会主义。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⑥ (二)客观方面—历史必然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摆脱贫穷落后,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就必须脱离帝国主义的压迫,必须完成反帝国主义的任务,进而完成反封建主义的任务。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谁能完成这些任务,那么这一阶级所建立的政权性质就一定能够为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1898年,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近代中国最早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派别,他们为了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们深切感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带着饱满的改革热情,他们提出了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资本主义化的纲领,但是却企图通过一个只空有虚名而无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地实行这个纲领。因此他们迅速地失败了。 1923年,孙中山下决心接受苏俄的援助,同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合作,实行国民党的改组。孙中山逝世厚,国共合作的局面暂时还保持着。但是国民但的纲领始终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体制,没有实行社会主义。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不可能直接实行社会主义。共产党清楚地了解,只凭主观愿望是不能实行社会主义的。按照当时的历史条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道路。⑦ (一)主观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思想有机地结合一起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比之其他任何一种学说都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这也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若干特点和优点有关系。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起到重大作用的原因之一。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又正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修正主义的胜利。毛泽东说,“社会民主主义,借议会为改造工具,但事实上议会的立法总是保护有产阶级的”。这说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中国人民的斗争自来是英勇的,而一旦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斗争的胜利就是不可阻挡的了。所以毛泽东同志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⑧毛泽东还说过,“那种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一遇见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就要打败仗。被中国人民学会了科学的革命的新文化,第一仗打败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第二仗打败了帝国主义的又一名走狗蒋介石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对于中国红军的阻拦,第三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汪精卫,第四仗最后地结束了美国和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及其走狗蒋介石等一切反动派的统治”。历史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客观原因——历史必然性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主张向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迷梦,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潮。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魏的思想付诸实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由于洋务运动领导者是封建统治者,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他们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封建制度,因此它只能失败。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走不通。 总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带领广大的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能发生巨大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掌握了”。否则,任何思想都是起不了这种作用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继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建设民族兴旺的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将这个产物设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建设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举个例子来说,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历史证明,发展中的中国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有发展,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长时间安定,安定才能发展国民经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实事求是地坚持了团结全国人民,而不是分裂中国的策略,使中国渡过了危机,走出困境,同时,也拯救了党自身。现在回首,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最正确,最符合人民利益的。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样的道路也是正确的。因此,我们要更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并使之不断发展,与我们当代的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辉。因此,中国人民所作出的三大历史选择是正确的伟大的选择,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们应当在新时代中继续坚持和发扬我们的特长和优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懈奋斗。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